首页 >预防

害怕得癫痫怎么办?几大预防措施做起来

癫痫治疗,可享医保报销

在线咨询,点击免费通话

癫痫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神经系统疾病,但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,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。如果您害怕得癫痫,不妨将以下几大预防措施落实起来。

33bf493573a0de0657d047e00f220d40

一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

规律作息

确保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,每天按时休息和起床,建立稳定的生物钟。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,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。

均衡饮食

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,包括新鲜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、优质蛋白质等。减少高油、高盐、高糖食物的摄入,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。

适度运动

适度的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有助于增强体质,提高身体的抵抗力,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。

二、预防脑部损伤

注意安全

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特别是在进行可能存在危险的活动时,如骑车、登山等,一定要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,降低头部受伤的几率。

遵守交通规则

无论是驾车还是步行,都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减少交通事故导致的脑部创伤。

三、控制感染

及时治疗疾病

对于脑部感染性疾病,如脑炎、脑膜炎等,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彻底的治疗,防止病情恶化影响神经系统。

增强免疫力

通过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,预防感染的发生。

四、避免过度刺激

减少强光和强声刺激

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光线或嘈杂的环境中,尤其是对于神经系统较为敏感的人群。

控制情绪

学会调节情绪,避免长期处于紧张、焦虑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,因为情绪波动过大可能诱发癫痫。

五、定期体检

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,包括神经系统的检查。如果有家族癫痫病史或其他高危因素,更要提高体检的频率,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,及时干预。

总之,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杜绝癫痫的发生,但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病的风险。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,关注自身健康,让预防癫痫成为一种生活习惯。

 

上一篇:如何预防癫痫?这几点措施要牢记

下一篇:癫痫是一种什么病?能预防吗?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陈鸿耀为你答疑解惑

热点问题:本月癫痫患者关注的问题.

医师团队
    何栋源神经内科主任

   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成员

    简介:何栋源,神经内科主任。擅长脑萎缩、脑出血后遗症、脑梗后遗症、帕金森、脑瘫等

    宋军中医脑病科首席专家

    中医脑病科科主任

    简介:宋军,中共党员,临床工作20余年。擅长失眠、抑郁、焦虑、头晕、脑缺血、脑梗塞、帕金森、扭曲痉挛等

    陈鸿耀副主任医师

   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

    简介:陈鸿耀,副主任医师,临床工作40余年。擅长帕金森病,原发性震颤,扭转痉挛,秽语抽动综合症等肌张力等

    宋慰春主任医师/教授

    昆明市中医医院心理科主任

    简介: 宋慰春,运用心理咨询及现代心理治疗、心理测验的方法开展心理成长咨询认知行为治疗、心理分析治疗

    任忠文副主任医师

   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精神科主任

    简介: 任忠文,副主任医师,临床工作30余年。擅长神经症、心理障碍、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、青少年心理问题的

    郑琳主任医师/教授

  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

    简介: 郑琳,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。擅长偏瘫、脑瘫、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后功能障碍的康复

    马玉辉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教授

   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导师

    简介: 马玉辉,专职从事三甲医院心理科门诊工作经验30余年,擅长咨询治疗更年期障碍、情绪障碍、进食障碍、人

    李向新主任医师/教授

  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

    简介: 李向新,从事神经外科学专业临床医疗工作近40年。擅长颅脑损伤、脑血管病、颅内肿瘤微创外科手术治疗

    王伟民主任医师/教授

  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

    简介: 王伟民,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擅长垂体腺瘤微创手术治疗,颅脑肿瘤、脊髓病变、颅脑损

自助挂号:离健康更近一步
1、您今年多大年龄?
40岁以下     40-50岁
50-60岁      60岁以上
2、您出现以下哪些问题?
睡眠障碍 偏头疼
脑卒中 痴呆
焦虑障碍           抑郁障碍
消化道溃疡 哮喘
3、您出现以上情况已经多久了?
1年以内      2-3年
3-4年         5年以上
4、之前有没有去医院做过检查?
有               没有
5、您有没有接受过相关治疗?
西药           中药
保健品        仪器理疗
6、性别:
男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
7、您的手机号码或微信号(根据您病情免费解答,为 您制定诊疗方案)
姓名:
手机: